叶齐茂教授具体地介绍了德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进程的几个方面情况。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
德国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避免过度发展城市区域中的某一单一支配性中心城市,而是形成若干功能互补的多极城市群。
例如德国中部的“莱茵-美茵”多极城市区域包括了8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420万人,359个市政当局,其中法兰克福、威斯巴登、美因茨、阿森芬堡和达姆斯塔特等5个大城市,没有哪个城市在经济或政治上可以支配其他城市。又如“莱茵-鲁尔”的多极区域城市,曾经因生产煤和钢铁而被称之为“鲁尔工业区”,包括、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埃森、多德蒙德5个人口在50万以上和波恩、门兴格拉德巴赫、克雷菲尔德、波鸿等22个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整个城市区域的人口约在1100万,土地面积16000平方公里,大体相当于北京。尽管一般百姓还是声称他们是某某城镇的居民,但是,经济、就业、交通和居住的联系都是发生在城市区域层次上的。便捷的铁路公路交通和通讯设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极的城市区域。
欧洲这类区域城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都有发达和快捷的公共交通。20世纪80年代以来,“莱茵-美茵”的人口逐步向5大城市之外的小城镇和乡村腹地转移,以致法兰克福这类过去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基本处于走失状态。法兰克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它却只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再是这个区域的支配性中心,因为那里的主要城市和星罗棋布的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各具功能。那种“中心-郊区的城市结构”的传统模式再也不能解释这类区域城市发展的现象。
“区域城市”是发达工业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现象,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概念。这个概念是对城市发展的蔓延模式的一种反应。区域城市不同于传统城市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多种多类中心,专门的功能区,保护地和走廊。所以,区域城市规划的尺度和规模不同于传统城市。当然,具体到社区层次,规划依然沿用传统的规划手法,安排社区层次的各类规划要素。
可持续的低碳城市交通
在德国,“可持续”意味着:鼓励减少出行距离,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减少空气污染,采用比较健康的交通模式。这些都是构成比较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同时,可持续交通系统还应该推进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提高安全性,公平使用交通设施,提高整个生活质量。
从环境角度看,德国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1/3。德国交通能源使用效率高于美国50%。从每个乘客出行使用公交所消耗的能源看,德国公交汽车的能源使用效率比美国高出4倍。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德国有更多的公交乘客,另外,德国的公交工具比美国的先进。德国的交通系统比美国的安全,比较多的交通出行选择和更多地依赖公共交通也是导致德国比美国更具可持续性的原因。
- 2009-09-24改革创新推动城镇化发展
- 2009-06-15至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45.7% 城镇人口6.07亿
- 2009-04-15中国城镇化水平达45.68% 人口已突破6亿
- 2007-10-30主体功能区与海西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