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电影《辛亥革命》:为了纪念的追问
www.jjjtsb.com?2011-10-11 16:48? 胡妍妍?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革命究竟是什么,又为了什么?电影《辛亥革命》一直在追问。

清王朝的两广总督在问林觉民,你家境优越,知书达理,为何要革命?西方的银行资本家在问孙中山,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为何要革命?不仅仅是这些听得到的追问,间接的问题也一直在以隐喻、象征的方式出现,它通过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在问,通过镇压者的痛恨憎恶在问,也通过战斗的悲壮惨烈在问:“革命为何?所为何事?”

于秋瑾,革命是“为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新世界”,所以她读书击剑马上行,从容就义;于林觉民,革命是“为天下谋永福”,所以一封《与妻书》虽温婉缠绵却又慷慨坚定;于黄兴,革命是万里驱驰一鞭,“谁没有失败过呢”,所以他豪气万丈,拼将一身性命;于孙中山,革命“不是死人,是改变命运”,所以他呕心沥血,毕生只为民主共和的种子能落地开花。

以“革命”为题眼,电影《辛亥革命》揽下的无疑是一个大命题。百年辛亥,以一股浩荡的解放力量冲决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从今日起,为新国民”,1912年的元旦在为中国社会启动了新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预示着宝贵的中国革命的可能性。《辛亥革命》不回避,正面而上,以大手笔的制作再现革命之波澜壮阔,无论是恢弘的战争场面,丰富的人物群像,还是精彩的视听特效,都显示了一部历史大片的分量与高度。可贵的是,它又能谨慎地将故事时间集中在1911年到1912年,以时代的横截面见历史的纵深感,角度精到,平衡感强。

然而,辛亥革命成功了,又失败了。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也不能不反思的历史课题。与此相应的,电影也没有一味沉溺于史诗讴歌,而是以情节、人物和情感来介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血染黄花岗,是《革命军》、《警世钟》影响下的年轻人对革命最初的践行;武昌城首义,革命的必然性与偶发性碰撞到了一起;阳夏保卫战,一城的得失关系到一国的命运;创建共和制,革命的困难不仅仅是显性的战场,更有看不见的硝烟弥漫,影片中孙中山的一句“需要战争,也需要政治”,该是太多历史教训的喟叹!

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来说,一个不小的挑战就是怎样保证人物不被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关系淹没,电影在历史叙事上的“野心”往往会牺牲掉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辛亥革命》接住了这一挑战,靠的不是“明星脸”,而是挖掘每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内核,让这个“核”带动人物的动机、情感、行为的运转,从而让孙中山、黄兴、徐宗汉们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中立得起来,也在快速剪切的电影叙事中留得下来。

提到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不能不佩服导演对角色的设定和对演员的选择。无论是饰演孙中山的赵文瑄,饰演袁世凯的孙淳,还是饰演隆裕太后的陈冲,都不仅有外在的形似,更有气质上的神似,表演贴切到位,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的“关系戏”,孙中山与黄兴作为革命同道中人的知己之交,黄兴与徐宗汉在战争颠沛中的相逢一瞬间,让人动容。最为出彩的是袁世凯与隆裕太后之间几出“短兵相接”的对手戏,细微,尖锐,而又深入,将一个窃国之臣的老奸巨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彼时封建专制统治的千疮百孔。

辛亥革命所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没了皇帝的新世界,更是一种以民族国家的命运为重、以历史责任的担当为重的革命精神。革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是为了一时之利,而是一种无私的家国之爱,是对人类理想与信仰的不懈追求。如何保持和珍重这种坚定情怀,这是《辛亥革命》留给一百年后的今天的思考。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