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评论:删帖公司:是自救还是沉沦
???????????? 反思“删帖潜规则”不能止于职业道德
一些网站被"职业删帖"收买,原本开放的网络载体,就可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无良企业的保护伞,这就会使民众对社会舆情陷入闭塞的局面……
11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如果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删除负面信息”,就可以找到关于“职业删帖”的相关信息20多万条。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
网络的蓬勃发展,让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伸张,令一些腐败分子、无良企业恐惧的“人肉搜索”,恰恰是建立在网络海量信息基础上的。由于一些人害怕网络的无穷力量,新兴“职业删帖”便应运而生,据说市场潜力还非同寻常。
在去年可口可乐计划收购汇源果汁事件中,就被曝光了一起“删帖门”:国内一家著名网站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对多位专家进行了访谈,专家们均表示,可口可乐如果收购汇源将在华构成垄断,因此,并购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仅仅3个小时后,该网站就删除了专家的所有言论与视频内容。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也曾被爆“删帖”公关的丑闻。可见,不光是小公司青睐“删帖”,一些大公司也热衷“网络危机公关”。职业删帖公司,正是瞄准了这个“灰色产业”,还大张旗鼓地叫嚣“清除负面信息负面报道刻不容缓”。
其实,“职业删帖”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金量,一种做法是将正面内容放在搜索结果的前几页,但更多的是通过对网管或网监等有权限的人进行有偿“公关”,删除相关信息。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职业删帖”挑衅的是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一些网站被“职业删帖”收买,原本开放的网络载体,就可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无良企业的保护伞,就会使民众对社会舆情陷入闭塞的境地,这显然是与网络时代的开放性背道而驰的。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职业删帖”还属新兴行业,相关的监督还处在一个几乎无人管辖的状态,使得一些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权钱交易”沉渣泛起。
公众知情监督权岂容“职业删帖”亵渎?当务之急,“删除网帖”应纳入互联网的监管范围,对那些出于私利、私心而沦为腐败分子、无良企业“帮凶”的人,应视情节进行处罚,使网络时代的公民权利,得以切实的尊重和保障。
- 2009-11-03删帖公司:是自救还是沉沦
- 2009-11-03反思“删帖潜规则”不能止于职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