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心虚叫“家丑不外扬”
www.fjnet.cn?2013-05-03 16:13? 任小康?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安徽阜阳市农村信用社被举报招考中存在多起替考现象。据安徽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透露,阜阳每年都有一两个考生找人代考的现象,今年比较严重,现在已考虑撤销阜阳的考点了。替考事件调查结果不对外公开,该负责人称“家丑最好不要外扬”。(5月2日《中国青年报》) 常言道:纸包不住火。出了问题之后,不是客观调查,只顾关门掩盖,往往意味着这里面“水很深”,也会让自己的公信力“一地鸡毛”。阜阳农村信用社年年公开招考,年年都有替考事件发生,根子就在于这种回避问题、包庇违纪的“关门思维”。就像一个人总是讳疾忌医,这病恐怕是永远也治不了。 阜阳市农信社招考“水很深”,明眼人似乎都能看出些端倪。其一,一次考试出现4起替考违规行为,从过往经验来判断,确实有很多疑点,比如替考事件是否发生在同一考室,还有没有其他类似事件?排查为何要止于实名举报而不主动出击?其二,阜阳市颍州区信用社张姓监事长的子女也参加了本次招考,亦被查出找人代考的问题,调查认为“这是他小孩自己干的,与家长没有关系”,要知道,面对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家长的人脉支持,刚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真能如此轻松地一路绿灯? 公开考试的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安徽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一方面摆出“选拔真正的有用之才”的求贤姿态,另一方面又对替考事件遮遮掩掩,这样的“高姿态”其实很虚伪,也让人作呕。久而久之,这样的考试难免被民众唾弃,变成内部人“自娱自乐”的游戏。给钻营者开后门,让贤良者远避之,信用社的“求贤pose”玩弄了社会公平正义,最终戕害的还是自己。 无独有偶,不少地方农信社的招考事件总是给“信用”二字扇耳光。2008年,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考2950名员工的消息一经公开,便吸引了4万多人参加考试。然而,在整个貌似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考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公然编造假工龄,却能成功骗取考试成绩加分的不正常现象。不少80后考生竟有5—17年不等的工龄,而一名1985年出生的考生,竟然有41年的农信社工龄。而面对记者的调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同样是遮遮掩掩,甚至威胁记者:“如果你们媒体报道这件事,引发了金融风险你们自己负责”,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考试的前提就是公平,当考试不能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时候,考试就失去了意义。既然阜阳农信社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出现替考这样的丑闻,那就不再是不能外扬的“家丑”,而是需要彻底调查和问责的“公丑”。依据《安徽省人事考试违纪处理规定》,找人替考或代别人参加考试的,停考3年,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向考生所在单位或社会公示;各级人事、教育、监察部门对违反考试纪律的问题,应及时核查,严肃处理。阜阳农信社替考事件不是偶发事件,而是历年都在上演,这背后必定“潜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违规违法行为,理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而不是“取消入围资格”“撤销阜阳考点”就能一笔带过。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事业单位“萝卜招聘”也好,央企招聘“饭碗世袭”也好,还是农信社的“关门查替考”也罢,很多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耗费资金和精力参与考试,以期获取施展抱负的平台,结果换来的却是“陪太子玩游戏”的悲凉,着实令人愤懑。当底层民众失去改变命运的希望,社会情绪的对立与仇视就难以调和,社会的稳定便难以维持,因此,“替考”和“关门查替考”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需要给考生和公众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调查结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替考违纪不是家丑而是公害
- [ 05-03]信用社“盖家丑”自戕信用
- [ 05-03]矿泉水不透明:苏联水质怎么破?
- [ 05-03]“家丑”不外扬
- [ 06-11]让“高考枪手”案的真相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