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华演出的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版《哈姆雷特》,打出了“原汁原味莎剧”的宣传语。为什么他们敢这么自称?因为莎翁生前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环球剧场上演,莎翁自己也是此剧场股东,在此剧场表演,甚至《哈姆雷特》也是在约1600年于此首演。可惜1613年环球剧场毁于火灾,1614年环球剧场得到重建,但因清教徒对戏剧的禁止,又于1642年关闭。到上世纪,环球剧场已只在戏剧史的记载中被人们传颂了。 有感于此的美国导演、演员萨姆·沃纳梅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一座仿照古制复建的“新环球剧场”于1997年在原址附近拔地而起,并创建了一支驻院剧团,专门以莎翁时代的风格排演莎剧。 这座新环球剧场,我曾有幸造访,并强烈地感受到无论是剧场建筑还是演出样式,都是以查考、参照莎翁时代史实为第一准则的。限于行程匆忙,我未及于此观摩一场他们的莎剧演出,只走马观花地掠览了与剧院一体的莎翁博物馆,但仍被其中详实的莎翁研究成果陈列所震撼,譬如为探明莎翁时代剧场形制而进行的考古发掘的照片、莎翁时代服装道具等复制品等。 这种学术化的查考、参照,也延伸至了新环球剧场的莎剧创排,并在此次的《哈姆雷特》中得到了体现。虽然本剧也不是没有当代化的调整,譬如演员身着的也是现代时装,但全场无灯光、音响效果,道具箱即为道具,演员还兼顾现场配乐等看起来甚至有些“草台班子”风范的演出情况,确实是与莎翁时代大体吻合的(当然也与新环球剧场为了全球巡演因陋就简不无关系)。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基于史实进行演绎的199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虽然片中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莎翁时代的另一座著名剧场——玫瑰剧场,但其呈现的戏剧演出情况还是与此次的《哈姆雷特》相似。 必须要承认,在伦敦,新环球剧场是一处旅游、教育意义大于艺术意义的所在。新环球剧场决定走遍205个国家和地区,让一些没怎么看过《哈姆雷特》演出的小国也能一睹他们“原汁原味”的莎剧,这一目标亦是如此。 北京的戏剧观众自然不是“莎剧小白”,在近半年多内我们就有幸得赏过立陶宛OKT剧院与德国邵宾纳剧院创排的两版风范各异、各具才情的世界级水平的《哈姆雷特》,对环球剧场的《哈姆雷特》也抱有很高的期待。如果创作者没有在这部莎剧经典的基础上做出更进一步的文本或舞台创造,将自己独到的戏剧才华融入其中,而仅是复现了本剧最初的文本与舞台模样,那我们肯定注定是难以满意的。所以从这一角度确实可以说,此版《哈姆雷特》含金量不高。 但是说回“原汁原味”,若以此角度再看,此版《哈姆雷特》也并非全无可观之处。譬如众多《哈姆雷特》的再创作都会强化男主角的中心地位,哈姆雷特的心上人奥菲利亚疯癫坠湖的悲伤剧情则会被一带而过。对文本几未修改的此版《哈姆雷特》,让奥菲利亚死前的过程得以完整演出,她的高洁与不幸提醒了我们,这个角色值得更多关注。 可惜此版《哈姆雷特》被搬入现代的镜框式剧场有损观感。环球剧场内的舞台是前凸而非内凹的,低价票观众就站在台下,高价票观众则坐在与舞台围成圆圈的观众席上;后台不在舞台两侧而在后部,整个剧场与中国传统的戏台颇有相似。这种舞台与当时平民化、世俗化的观演状态互为对应,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此版《哈姆雷特》有搞笑的戏中戏与激烈的击剑,这些是莎翁时代的戏剧与当时流行的逗熊、斗鸡等大众娱乐进行竞争而加入的噱头。当此版《哈姆雷特》走入国家大剧院堂皇的建筑后,即便演员再活力四射,悲剧结尾后还加演了一段歌舞,正襟危坐的观众也无法感受到那份在环球剧场中所能感受的热情氛围。(奚牧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