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培训课程中的幼小衔接课程很是走俏,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后学习“跟不上”,不惜花人力财力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趁暑假先“打点底子”,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8月2日《春城晚报》)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中小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目前,与学校减负喜人的局面相比,则是家长“增负”所形成的递增效应,不但蚕食了学校减负所取得的成果,还让学生负担变得更为严重。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正是家长们的狂热追捧,才造就了补课市场的火爆。然而,这仅是家庭给孩子教育“增负”的冰山一角。如果再加上各种兴趣班、突击班、特长班、游学班,学生的负担显然已达到了一个峰值。 如此做法,危害性不容小觑。家庭“增负”背后的路径依赖,会让家长们陷入欲罢不能的境地,并最终成为人人效仿的“教育悲剧”。到彼时,就只能“药停不下来,还得不断加量”,教育成绩的竞争最终变成了“谁敢于投入补课”的比拼。 受这种风气裹挟,家长们的群体性焦虑也日益凸显。2012年,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家长向媒体投诉称:“学校今年暑期居然不准备给娃娃补课了!太不公平了!简直是在开玩笑!”这虽然是个案,但也表明,严重的焦虑之下,家长们不但把孩子牢牢束缚在“增负”的战车上,也把自己捆得严严实实而喘不过气来。如此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边是高喊着“孩子太苦,家长太累,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一边又不断给孩子加码加量,以期在起跑线上“先行一步”,甚至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 若问及一个家长,你为什么要给孩子补课或者加量,回答多半是“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不做就会落后。”群体焦虑下,要解决孩子的减负问题似乎很难。只有家校双方达成了共同意愿并同时撒手,才会形成双向的合力。若是一边做减量,一边做增量,或者口头上减而实际上增,则会导致局面的固化和事态的恶化。如今,家长们的深度介入和参与,以及行为方式上的走偏,已成为教育减负和改革的一大阻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学校教育,更有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但无论是市场化因素,还是行政化手段,或者是学校责任,还是家庭责任,都应当全面参与并形成合力,而不能此减彼增和此消彼长。 形成教育共识,方能遏制教育减负“此减彼增”。对此应当做到,一是家长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增负的危害性,要保持对事物本质相对清醒的认识。二是要有为教育改革赋能的责任感,自觉主动参与改革并落实到行动中。三是应把引导教育家长并形成社会共识作为一项社会公共行动,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牵头者的作用,比如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们摆脱路径依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