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粮中端稳中国饭碗
2025-03-24 10:01:0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2024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2023年末,我国人均粮食需求量已经达到了606.3公斤,尚需进口来补足缺口。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需要用更多的饲料粮来转化,粮食安全远不能说“过关”。 浪费食物就是浪费资源。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土地紧、水资源紧、环境容量紧,无论是产出的粮食还是产粮的资源,都要“紧着用”。因为“紧张”粮食,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紧张”粮食,我们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千千万万农业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努力”,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大国粮仓多添一份底气。 食物从来都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谁买了就可以随意浪费、谁占有就可以随意处置。粮食关系底线安全、生存安全、发展安全,轻视粮食的杂音一旦成势,非常危险。在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早已以法律形式明确反对食物浪费行为。同时,要继续强化“浪费粮食既不道德也违法”的社会共识,弘扬“惜食有食吃,惜粮有粮用,惜福有福享”的主流价值。 珍惜粮食饱含对劳动者的敬意,也关乎国计民生。唯有将节约的意识融入日常,将对粮食的“紧张感”刻入心间,方能避免食物浪费之痛,守护来之不易的“人间烟火”。 (摘编自《农民日报》,原题为《对粮食再“紧张”都不为过》) 在学习中享受精神愉悦 徐 超 近来,江苏南通88岁老人自考16年收获“双本科”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很多网友点赞老人用学习丰盈人生的生活态度,认为“特别励志、值得学习”。 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探索人生真谛。南通88岁老人值得称赞,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坚持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与超乎常人的毅力,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 回顾历史,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技术与经验,都在持续学习中薪火相传,正是通过学习登上“前人的肩膀”,人类文明才能在接力赓续中创新发展,实现一次又一次飞跃。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2%,赋予终身学习更为宏阔的社会意义。研究表明,持续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认知能力衰退速度能够有效减缓,社会网络活跃度相应提升。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学习行为会促进大脑突触连接密度增加。有网友感慨,原来大脑并不那么容易“老”。当终身学习成为社会新时尚,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老龄人口持续增加的压力可以转化为新的“人口红利”。 (摘编自《新华日报》,原题为《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