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化解“为爱奔波”之苦
2025-03-25 10:38:3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作者:陈广江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为做好条例贯彻落实,民政部将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届时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不再受常住户口所在地限制。据了解,自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2轮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9.2万对。 长期以来,婚姻登记与户籍深度绑定,成为横亘在流动社会中的一道无形门槛。对于跨省工作、生活的群体而言,结婚登记必须返回一方户籍地,意味着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叠加,甚至可能因流程烦琐而推迟结婚计划。这一制度设计源于早年政务信息化水平有限的时代背景,却在人口高度流动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 从“跨省通办”试点到“全国通办”全面铺开,体现的是政策制定者对民生诉求的敏锐捕捉与务实回应。这一政策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婚姻登记的跨地域自由,彻底打破了过去因户籍限制带来的程序桎梏,让无数为爱奔波的年轻人告别了“千里领证”的无奈,真正实现了“人在何处,爱在何处,婚姻登记便在何处”。试点期间,全国已办理49.2万对“跨省通办”婚姻登记,这一数据既是政策可行性的实证,也映射出民众对便捷服务的迫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进步为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二代身份证普及、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以及政务数据互联互通,身份核验的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纸质户口簿的“证明使命”自然退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婚姻登记的“全国通办”,不仅简化了登记流程,更消解了传统户籍制度对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一改革折射出社会治理逻辑的转变。从“属地管理”到“全国通办”,从“严管审批”到“便捷服务”,政策背后是对公民权利与生活便利的尊重。配套推出的婚姻家庭辅导、婚俗改革等措施,更进一步凸显政策的系统性。 这项改革还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从取消单位开具婚姻证明到废除地域限制,婚姻登记制度的变迁,折射出公共服务从“管理人”到“服务人”的转型。在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今天,更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值得期待。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否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社会治理能否更多倾听流动人群的声音?婚姻登记改革的成功经验,或许能为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镜鉴。 总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无数爱情故事少了一份跋涉,多了一份从容。它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在于让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少一点周折,多一分尊严。(陈广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