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机构更善贷、愿贷、敢贷
2025-03-25 10:38:37? ?来源: 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要让民企融资环境更友好,就必须让‘善贷’‘愿贷’‘敢贷’成为金融机构的常态,而不是少数试点。” □徐兵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和银行机构也在积极响应。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一种“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的现象,银行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时不吝贷款,但在企业遭遇暂时困难或需要破局突围时,却往往“惜贷”“怕贷”“躲贷”。真正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让市场主体焕发生机,金融机构必须做到“善贷”“愿贷”“敢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扮演好“及时雨”的角色。 银行要想真正助力民营企业,就不能把放贷当成机械化操作,而要有“善贷”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机制。当前,一些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风控机制仍然过于僵化,普遍偏好有抵押、有稳定现金流的大企业,而对轻资产、高成长的小微企业,往往缺乏精准的评估体系,导致融资难度陡增。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市场创新能力。 所谓“善贷”,不仅意味着银行要具备专业的风控能力,更要主动适应新经济、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识别能力。例如,一些地区的银行已经开始探索“信用贷”“数据贷”等新型信贷模式,根据企业的纳税、采购、用电、社保缴纳等数据来评估经营情况,而不是一味依赖传统抵押担保。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也提升了银行的放贷效率,真正实现了资金精准滴灌。 愿不愿贷,考验的是银行的服务意识。许多银行在面对大型国企、央企时服务积极,审批流程高效,但在面对民企时却态度保守,审批拖沓,甚至人为设限。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显然不利于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要让民企有更强的获得感,银行必须改变“等企业上门”的传统思维,主动提供融资服务。 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在探索更积极的做法,比如设立专门的民企服务部门、派驻金融顾问深入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方案等。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银行对企业需求的响应速度,也增强了民企对银行的信任感。银行要真正愿意给民企贷款,就必须从“坐等放贷”转向“主动服务”,敢于和企业共成长。 银行之所以“不敢贷”,往往是因为担心贷款风险,害怕“问责”,导致许多优质民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被资金链拖垮。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风险共担和容错机制,打消银行机构和信贷人员的顾虑。 首先,要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区分“市场风险”和“人为失职”,对于因市场变化、行业周期导致的贷款损失,只要信贷人员尽职尽责,就不应被问责。其次,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探索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信用保险”,通过政策性担保、风险分担等方式,为银行敢贷提供“兜底”支持。最后,建立更加灵活的贷款考核机制,不仅关注贷款回收率,更要考察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让银行的考核体系从“重存贷”向“重服务”转变。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而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撑,理应成为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相比于在企业顺风顺水时“锦上添花”,银行更应在企业遭遇资金困难时“雪中送炭”,真正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要让民企融资环境更友好,就必须让“善贷”“愿贷”“敢贷”成为金融机构的常态,而不是少数试点。银行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应该是企业的伙伴,和企业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