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文化为思政课“着色提味”
2025-03-31 09:59:58?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025年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指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使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孕育了众多璀璨的红色文化瑰宝,广大高校应精准、有效地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注重资源整合利用,推动红色文化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吉林省拥有丰富多元且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四平战役的激烈交锋、抗美援朝的英勇壮举等重大历史事件,拥有杨靖宇、赵尚志等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故事,这些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要精准选取具有代表性、深刻反映时代特征与精神内涵的典型例证,并对其进行有机整合和有效利用,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入脑入心。积极探索与杨靖宇烈士陵园、四平塔子山战斗遗址、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共同挖掘、整理并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 强化师资力量,拓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其红色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质效。高校需积极强化思政教师的红色文化认知,培养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厚的红色文化素养,通过设立专项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举措,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相关研究与挖掘工作。探索借助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手拉手”备课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此外,应充分利用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学网络,不断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生动案例,更好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思政课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要兼顾思政理论教学和红色文化育人,在不同课程中科学引入红色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后的深刻精神内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与突破。以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为例,其通过打造“全员竞课、集体备课、团队磨课、专家听课、学员评课”的教学链条,同时创新研发推出沉浸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打造红色放映厅、电影党课、红色微课等辅助教学平台,逐步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系统完整”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 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红色文化资源长效融入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一方面,应积极组织资深专家学者深度挖掘整理吉林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文化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及典型事迹,全力构建一套逻辑严密、内容详实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大力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中,引导其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更好融入思政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