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拓展生物制造产业赛道
2025-04-01 09:41:0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近来,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上海、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我国更是成为全球第二个获批上市CAR-T细胞疗法的国家。这些成就,是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速发展的写照。 我国生物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有力支撑产业发展。2021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生物制造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其作为新增长引擎的重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培育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生物制造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柱,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健康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生物制造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能催生全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助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生物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话语权。通过开发生物新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制造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转变,激活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当前,全球生物经济竞争格局加速重构,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关键节点。合成生物学革命和生物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协同不足、创新转化效能低下等问题依然凸显。从上游基因编辑工具研发遭遇的“卡脖子”难题到中游细胞治疗产品工业化生产面临的“工艺鸿沟”短板,再到下游临床应用场景的“生态断点”,技术与产业化的双重挑战亟待突破。对此,要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产业链协同、提升创新转化效率,并通过政策支持与生态系统完善,助力我国生物制造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新突破。 以基础研究为“芯”,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只有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不能被技术瓶颈所制约。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围绕生物合成、酶工程等前沿领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疏通卡点堵点,助推研发迈上新台阶。加强产学研协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搭建技术转移的桥梁。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机制,鼓励跨学科交叉攻关,确保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以创新转化为“策”,加速成果落地见效。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是生物制造产业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商业化机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转化门槛;搭建产学研共享平台,加速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匹配。完善产业化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将创新成果投入生产;加大对中试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流通,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以产业协同为“链”,构建完整生态体系。不断优化生物制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率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加速数据互通与资源共享,打造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重点培育领军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引领者+生态圈”的发展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合作,通过政策激励和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活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