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解限速”上硬手段
2025-05-15 09:56:40?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日前,为深入开展2025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第一批典型案例。其中,电动自行车店违规“解限速”的案例赫然在目。驾驶人驾驶改装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蔑视规则,害人害己,教训惨痛。设想一下,“解限速”后,车辆制动没有加强,刹车制动距离势必加大。一辆铅蓄电池车重量不过五六十公斤,高速状态下极易侧滑、翻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自然飙升。 明知后果严重,为什么有的销售门店仍暗中把手伸向“解限速”?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生产厂商的纵容。正是为了迎合需求、增加销量,一些生产厂商为非法改装预留了“按钮”与“后门”。譬如,为了大幅提升车速,不仅要修改限速的参数,还要更换电机或增加电池数量,没有厂家“撑腰”不可能做到。 其二,网络环境的浸染。媒体调查发现,即使没有销售门店一对一服务,买家在网上看看视频教程,就能轻松解锁“解限速”的门道。加上电商平台疏于管理,“解限提速”的营销攻势持续加强。一些违规制售的解码产品会以防盗或报警设备的面目来伪装销售,更加增加了整治的难度。 那么,治理如何扩面提质呢?关键要做到全链条监管。去年12月30日起正式施行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指出,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软硬件须具有防篡改设计,不得为提升最高设计车速预留空间。同时还提出建立责任倒查机制,交警部门严查上路行驶的非法改装超速电动自行车,并将相关信息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实行责任倒查。通过划定制度“红线”、强化监管协同,治理链条被锁紧了。针对线上线下销售的漏洞,则可借助“一车一池一码”为电动自行车赋予数字身份,真正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把这种治理思维推而广之,我们会发现:抓住全链条监管的关键,善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就能“打击一案、震慑一片”,持续巩固扩大“铁拳”行动战果。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