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刷脸决不可取
2025-05-15 09:56:40?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扬州的一位盲人管先生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遭遇了一件尴尬事。原来,他的眼部存在肉眼可辨的残疾,无法做到睁眼刷脸。然而,营业厅却以“相关规定”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身份。无奈之下,管先生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 人脸识别,最后要落到“识别”二字。其目的在于高效、准确的进行身份验证与授权,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新闻中的人脸识别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不能。甚至因为将这种技术作为唯一的、不可变通的验证方式,让荒谬的一幕发生。管先生自幼眼部残疾,眼球缺失,双眼无法睁开,身份证照片与现场状态都清楚表明他无法完成眨眼动作,可营业厅仍机械执行规定,完全不考虑特殊情况,实在匪夷所思。 报道称,有工作人员解释人脸识别是必要程序,旨在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这个理由,恐怕难以服众。难道除了刷脸,就没有其他方式能确保实名制吗?指纹认证、声纹认证,还有现场人工审核等,都能实现有效的身份验证。况且,当地同品牌的其他营业厅就有更灵活的处理方式——残疾人持本人残疾证,拍照片留档即可办理。 从法律层面看,如此做法也未必合规。我国法律规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非必要不刷脸”。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非必要不得将‘刷脸’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定。可见,该运营商营业厅的做法,暴露出企业缺乏对特殊群体需求的人性化考量,折射出其在执行层面的僵化思维。 中国残联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已达8500万。无论是盲人,还是其他刷脸困难的群体,都不应当被排除在技术之外。科技进步应让生活更便捷,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从技术角度出发,在改善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想不同群体之所想,急不同群体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