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容不得“碰瓷”歪风
2025-05-15 09:56:40?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余姝满 河南省知名零售企业胖东来,最近有点糟心。从网红博主“柴怼怼”发布多条视频,称胖东来商超业务不盈利,核心利润来自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到浙江一家名为“胖都来”的超市高调开业,大众的观感颇为一致——胖东来被“碰瓷”了。 类似“碰瓷”,胖东来不是第一次经历,仅今年就遭受多次攻击。比如,年初的“红内裤事件”,有网红指责胖东来销售的内裤掉色,胖东来公布了长达53页的调查报告,力证产品合格,并起诉追责对方。又如“傍名字”,胖东升、胖西来、胖南来……“胖”字大荟萃,让人可笑又可气。从“康帅傅”模仿“康师傅”,到“雷碧”碰瓷“雪碧”,多少年来,一些企业将“蹭IP”视为赚得盆满钵满的密码,这些“碰瓷”暴露出投机者的短视、监管的疲软,腐蚀了营商环境、打击了企业信心。 营商环境容不得“碰瓷”歪风。无论是靠一张“黑嘴”诽谤造谣,还是在名字上“傍大牌”,这些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一根根刺,扎在踏踏实实搞经营的企业“心头”,也刺伤营商环境。比如“碰瓷”企业名字,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容易混淆,假如产品与服务不够格,差评还会误伤正牌。知名企业关注度高,大众难免拿着放大镜审视,企业接受舆论监督,但绝不接受造谣。口头“泼脏水”式的恶意诋毁,把企业无端拉入舆论旋涡,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维权、自证清白,企业精力被消耗。对于各类“碰瓷”,有必要较较真,让一心只想尝甜头的“碰瓷者”产生痛感,吃吃苦头。目前,胖东来已经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对“胖都来”也已取证投诉,并向对方邮寄律师函。 五花八门的“碰瓷”疯狂生长,原因之一是被利益熏了心。一些企业“傍大牌”,凭借话题争议可以在短时间内博得关注,在混淆视听中收割消费者。可只在名字上玩把戏,不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上动真格,迟早崩塌。冲上热搜并不等于走进大众心中,蹭流量、“傍名牌”的行为反而让消费者反感。有网友评价:“抄得了名字,抄不了初心;买得到流量,买不到人心。”同样,不走正道,张口就喷的网络“黑嘴”在“碰瓷”中赚流量、捞好处迟早要“还账”。细究“碰瓷”,碰出个别企业的“拿来主义”,也碰出个别地方的“保护主义”。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当借口,如此短视,破坏创新土壤,还给当地企业发展抹了黑。 胖东来接连遭遇的舆论风波再次发出警示,网络“黑嘴”制造企业舆论焦虑,治理是当务之急;有些企业在名字上耍小心思,倒不如好好钻研知名企业崛起的内核。胖东来是靠极致服务、真诚经营赢得人心的。“把90%利润分给员工”的魄力、“不满意就退”的底气、选品的质量把控,都让胖东来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正是凭着长期主义的坚持,构建信任资产,这一深耕本地市场的商超,才得以在互联网上爆火出圈。 当然,为这些企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也是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的必答题。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千呼万唤始出来,用好这一有力护盾,呵护好广大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创造热情,让“胖东来们”安安心心谋发展。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