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网络空间命运与共,现实空间所需的尊重、开放、安全、和平、有序,在网络空间也如阳光和雨水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乌镇,这座千年古镇,这两天正刮起新科技高能旋风。 走进正在这里举行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许多人直观体验到了互联网科技无与伦比的能量。无人车,通过摄像机和传感器识别路线,由云计算决定怎么走、走多快,到达目的地后,能自行找到车位并泊车。虚拟试衣镜,自动识别身材,对着屏幕便可360度呈现试衣效果,网上购买再也不用去实体店试衣。可见光通信,有光就能上网,0.2秒就能下完一部高清电影…… 不过,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这只是刚刚开始。“过去30年,互联网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未来30年,才是互联网真正改变人类生活和思维的时代。” 互联网产业自诞生以来,不仅引领着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带来了国家治理的新挑战。就在人们感受着“互联网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的甜头时,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关于“自由与秩序”的论述,更引发了互联网大佬们的注意与共鸣。 博览会上,还有一个场面让人印象深刻。奇虎360开发的“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时记录着全球各地发起和遭受网络攻击的频次及强度。中国地图上,北上广地区全是“红色”,从世界多个方向“发射”而来的网络攻击一刻也没有停止。显然,如何制定网络空间的技术规范和治理规则,如何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先要思考和解决安全问题。能否为世界互联网治理提出中国方案,提供东方智慧,也将决定我们能否从互联网世界的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从互联网大国变为互联网强国。 欣喜的是,互联网大会上传来一份捷报:中国自主研发的一项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TRAIS被纳入国际标准。这是中国在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RFID是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其标准制定也成为当下发达经济体争夺的焦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意义不止于增加了技术多样性,对全球互联网的治理格局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这还仅是技术层面的“治理话语权”。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感叹,“迈向网络强国的路上,必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国的互联网科技正在步入世界先进行列,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关键是要不断适应发展潮流,提升网络治理能力。正因此,中国领导人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治理主张,被许多国外领导人和互联网大佬们认为,提供了理念层面的“治理话语权”。 互联网让世界变为“地球村”,推动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在乌镇随便转转,就能看到互联网把多少传统业态带入了现代化:卖特产的大娘习惯了手机支付,出行的游客热衷于用扫码租车。无论行走在现实世界,还是出入于网络空间,人们都开始命运与共。因此,现实空间所需的尊重、开放、安全、和平、有序,在网络空间也如阳光和雨水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作者为本报政治文化部记者) |
尽管有各种迹象表明,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跨度在逐渐变大,但是就科学的数据统计而言,至今,上网依然主要是“年轻人”的事儿。截至今年上半年,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10~39岁的年龄段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 提及“责任”,在网上不一定是个受所有人欢迎的词——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和平等吸引用户,用传统话语在网上跟人讲责任,多少会遭遇一些反感与抵触,或者干脆被无视。从历史维度看,对人类发展进程而言,互联网的盛宴才刚刚开始,人们还沉浸于觥筹交错,没有太多机会体验宴席结束的狼藉感。青年网民(也就是网民的主体)更好地理解责任问题,无疑就像弄明白吃完饭谁收拾碗筷一样重要。 凡是上网的人,其实都被责任问题困扰过。因为责任的缺失,很多时候权利与义务以不对等的状态存在着。比如,我们在享受各种“自由下载”的影视剧片源时,很少想到著作权的拥有方会因此而无法收获一分钱;我们在围观此起彼伏的网络骂战时,很少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因网络暴力受伤。还记得去年“少年不可欺”的故事吗?一个由20岁左右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因为怀疑自己的创意被网络巨头所抄袭,愤而发帖维护自己的权利。可见,在互联网上,只有人人讲责任,人人才能享受责任带来的公平与正义。 责任基于法律与规则。网络上,规则无处不在,规则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举个例子说,每当需要注册成为一个网站、App的用户时,都能看到一篇详细的“用户协议”,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在注册时,会耐心阅读“用户协议”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只是径直点击了“接受”。要知道,你接受的每一个协议都是庄重的承诺,不要到因违反协议而被约束时,还抱怨管理方没有事先提醒。尽管法律与规则会让上网受限制,但是每多一个人遵守,互联网生态就会变好一点——今天的限制是为了减少明天的侵犯。 责任始于价值追求。相信不少人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经常会发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感慨,大量无聊、没有价值的信息被人追捧,反复传播;而一些富有价值的内容却经常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前些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主要看气质”,就是一个风靡一时的无聊游戏。很多人被卷入无聊游戏中,除了无奈,也常因为找不到更有价值的事情来做。或许,无聊真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不过无聊不应该成为人类价值(包括互联网价值)的主旋律,传播太多无聊的互联网会让人感到空虚。 责任源于使命感。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很幸运地成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互联网社会”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场域,又是动态变化的综合体。这给青年带来的挑战是,上网不仅要履行以线下社会为基准的传统责任,又要重新定义互联网产生之后的新兴责任。不必否认,现在围绕互联网使用的还缺少许多规则,很多价值标准也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在基于共识的前提下,填补并随时修正空白领域的规则,确立互联网的责任边界,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网民的使命。 人们常爱用成语“无远弗届”来形容互联网所能容纳的海量信息。这句出自《尚书》的话强调:不管是哪个领域、怎样生僻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从反方向来说,不管互联网多么大,都是人类通过认识世界来创造的。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边界,所以人类使用互联网也存在边界。我们所应当承担的互联网责任,就存乎于这种边界之中。如果说,互联网的边界是不断延生的轨道,那么互联网责任就是轨道之下的路基。 |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共同准则,也是世界各国网络治理的通行准则。习主席关于依法治网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依法治网的重大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同样,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7亿网民的网络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网络空间法治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进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网络空间不能也不应成为“法外之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包括“依法治网”。 依法治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空间。放眼世界,各国都在大力通过法治方式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只有依法治网,积极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法治建设,统筹规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军事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重大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依法治网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智能工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让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国际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聚焦在信息网络领域。只有大力推进依法治网,切实保障网络经济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才能够推动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普及、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和实现信息经济的全面发展。 依法治网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曾几何时,网上乱象丛生,包括虚假信息乱象、网络侵权乱象、虚假低俗广告乱象、网络淫秽色情乱象、标题党乱象等大行其道,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办网、网民依法上网,这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成就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加强网络立法,初步形成了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互联网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网络执法,引导网民守法,积极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网络立法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快。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高度重视下,立法进程进一步提速、立法层级明显提高,一大批互联网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出台。《网络安全法(草案)》已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电子商务法(草案)》正在加紧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若干网络犯罪行为作出规定并已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均对相关网络服务作出规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国家网信办制定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为网络空间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 依法开展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依法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逐步建立了ICP备案信息、IP地址使用信息、域名信息相关基础数据库,互联网信息服务准入退出机制逐步完善,相关部门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行政许可、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逐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指导督促网络媒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发布、违法信息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开展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依法关闭违法违规微信公共账号,开展整治网络传播“九大乱象”专项行动,刊发虚假新闻信息、恶意篡改标题等网络传播乱象得到遏制。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开展“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专项行动,有效斩断网络暴恐传播链条,依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持续开展打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网络欺凌暴力、“黑网吧”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网络环境得到明显净化。 三、加速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 在充分肯定这些年来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各项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需求相比,当前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比如网络空间立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待加强,现行立法效力等级不高、及时性针对性不足、存在立法碎片化和制度老化问题,制度体系有短板、制度规定有漏洞;网络执法不够规范,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到位等问题;网民依法上网意识和网络文明素养还有待提高等。面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网治网,加强网络立法,严格网络执法,引导网民守法,全方位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加强网络立法。积极落实网络空间立法规划,推动《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及早出台。借鉴国际先进网络立法经验,加快起草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互联网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法律适用延伸至网络空间,对于传统部门法中涉及网络空间相关法律问题的,分类梳理,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与网络专项立法共同形成健全完善的网络空间法律体系。 严格网络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应牢固树立依法治网意识、提高网络空间执法水平、规范网络空间执法行为、依法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全面落实网络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责任,建立网络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持之以恒重点治理各类涉及互联网的不法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暴恐、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新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实施侵害人身权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实施赌博、诈骗、侮辱诽谤、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促进全网守法。“法立于上而俗成于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变成自觉行动。一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行业自律管理作用,指导网站和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成为尊法守法、依法办网的践行者。二是加大网络法治宣传力度,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网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网络意识,提升网民遵守网络秩序、端正网络行为、注重权益维护的网络素养,引导广大网民尊法守法、依法上网。三是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王佳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 |
【网信网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系列评论之十二:“三管齐下”建设“网络强国” 历时三天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2月18日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三天议程,10场分论坛的高峰对话、22个议题交流互通,较之上届,内容更丰富,交流更活跃;三天活动,有对话、有合作,形式多样,交流广泛。千年乌镇,古典与科技结合,传统融合了现代。在小桥流水的美景中,各方畅谈互联网未来发展成果,共谋互联网发展未来。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不仅为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注入了“中国智慧”,更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来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正在向 “网络强国”迈进中,除了加强技术自主创新之外,还要“三管齐下”——坚持依法治网、加强互联网环境治理、大力提升网民素质。注重“三管齐下”,为推进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保驾护航。 坚持依法治网,保障网络空间在法治环境下健康运行。网络空间法治化是互联网清朗环境建设的根本之道。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互联网搭建的便捷平台,让别有用心者如获至宝,现在,网络上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造谣生事,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者;为一己之私利进行无底线炒作者;以媒体公知自居却以偏激思想误导公众者大有人在,这些都对现实社会造成极坏影响。对此,立法机关、管理部门应加快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对类似乱象予以坚决治理。互联网空间乱象亟待加强网络空间的法治化。 从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的21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依法治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只有用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来治理网络“雾霾”,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才能确保网民在清朗的网络空间内有秩序地自由运用网络。 弘扬主旋律、用积极态度、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网民传播正能量。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作用成为当今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互联网舆论阵地的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日益加大。营造积极、健康的现实社会环境,就势必要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让网络真正成为群众发扬民主、舆论监督、畅所欲言、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平台。 大力提升网民素质是保障网络空间清朗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期,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关注政府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平台。网民对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和网民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的加强,当今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需要大力提升网民素质。习近平主席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互联网管好治好办好,大力提升自身素质,人人都要为净化网络环境出力,切实做到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共建网络清朗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是参与者,每个人也都将是受益者。(吴天文) |
【网信网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系列评论之十三:乌镇倡议奏响中国“网络强国”最强音 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乌镇,深厚的人文积淀使其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此季的乌镇不但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而且散发着清新怡人的现代气息,古老与现代文明的智慧在这里交相辉映,《乌镇倡议》在这里诞生,中国互联网华丽蝶变将在这里绽放。12月16日——18日3天里,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嘉宾相聚乌镇,共同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信心和决心。 习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开创了互联网历史上的里程碑,必将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深入发展、更好造福人类作出新贡献,注入新动力。当今,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既主张网络的互联共享,又指出网络空间离不开治理有序;在阐明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强调国与国之间应当尊重彼此的网络主权。自由而不失秩序,共享又具有界限。上述辩证观,应成为各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网络不是“无本之木”,网络这一载体,具有包容性,多元的文化“和而不同”,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加强各国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互信。优秀的文化应被人类共享,各种文化彼此取长补短,才能实现人类共同进步。虚拟的网络空间同样需要现实的设备与技术支持。要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极具现实意义。中国除了自身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也愿与各方协同合作,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就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时隔一年,乌镇再一次发出最响亮的中国声音:中国不但要加快互联网的发展,释放互联网红利,大力打造“互联网 ”的全新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调整,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指数。同时,中国站在世界共同发展的高度,构建“互联互通、共治共享”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共同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福利。 网络信息人人共享,清朗网络环境人人有责。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要构建惠利全世界人民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然离不开共治。作为网络用户的我们要共同担当,用点滴行动构筑“网络强国”。一要做好绿色上网的践行者,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用事实说话,抵制不良信息,传播和谐风气。二要做好清朗网络的捍卫者,要做网上的“热心肠”,而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用正能量覆盖乌烟瘴气。三要做好文明网络的开拓者,做到既能对网络乱象 “评论抨击”,又能担当起净化网络环境砥柱中流的重任,用双手书写中国网络文明。首届乌镇互联网“论剑”,主要聚焦在互联网发展和开发创新等议题上,主要面向“共享共治、合作共赢”;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则明确了“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习近平主席出席乌镇峰会,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此次大会的高度重视;习主席发表的重要演讲,将对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及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等注入强大动力,演讲内容不仅为互联网全球治理提出了新主张,更从中国文化的高度,从中国精神的高度去探讨互联网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为构筑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发出了乌镇最美的声音!(清哲木) |
【“千人千面”的自媒体近年来影响力飙升,在迅猛成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亟待规范的治理难题】 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自媒体也成为会场内外的话题之一。相关专家表示,“千人千面”的自媒体近年来影响力飙升,尤其在文化、思想、历史等领域,自媒体文章占据了70%以上的数量。与此同时,诸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起诉“顶尖企业家思维”,阿里巴巴集团起诉“福鼎茶农五月”,人人网起诉“芭莎娱乐”等因自媒体引发的官司也在增多。这说明,自媒体在迅猛成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亟待规范的治理问题。 自媒体兴起时,有一种流行说法:粉丝数量超过1000的是布告栏,超过1万的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就相当于一份都市报。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运营平台成本不高,但其媒体功能已相当强。同时,不少自媒体平台估值过亿,激发了大众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创业梦想。然而,有些自媒体虽然公司化运作,但更像小作坊,在内容发布上缺乏媒体伦理意识。为了获取关注度、博得话语权,常常发布出格的内容,而追责较困难。这种情况如果听之任之,必会对良性的舆论生态产生破坏作用。这种不良倾向亟待遏制并加以纠正。 对当下的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生态而言,首先应反思的,就是追求所谓“眼球效应”,即认为关注度比内容本身更有价值。早期的自媒体平台更像是一种“我手写我口”,不太在乎订阅者的感受;今天,许多人则可能更关注如何积累粉丝,更看中传播效果。内容和影响力当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过,当内容片面单一地追求所谓影响力时,自媒体的商业属性就有可能对媒体伦理形成冲击。一方面,有了强大利益驱动的自媒体平台,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和实体单位加入进来;另一方面,对商业利益过度追求,而无法及时被媒体责任所平衡,导致受其舆论伤害的主体,往往要付出较高的维权成本,甚至落入无可奈何的境地。在最近的案例中,人人网也好,阿里巴巴集团也好,能站出来用法律维权,本身就是对媒体伦理和法治秩序的呼唤。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对自媒体发布的不实言论,都采取了纵容忍让的态度。 对公众而言,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鉴别力和媒体素养。一些自媒体推送热点事件之后,公众通常都会根据各自的价值标尺、经验水平等,对事件进行是非判断和道德评判。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自媒体先声夺人的价值判断,往往会妨碍公众做出客观评价,甚至有可能让少数人被其利用、诱导。因此,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受众,也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冷静下来想一想”,不要轻易沦为“舆论暴力”的帮凶。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为互联网治理指明了方向。早在去年8月,国家网信办就出台十项规定,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让自媒体告别“野蛮生长”,一方面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用法律营造自媒体运行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媒体从业者自觉遵守媒体伦理,让这个新的互联网平台对社会更具建设性。 |
继去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今年此大会的召开,让这江南古镇再度火了一把。各国政府首脑莅临,各位互联网大佬相聚,从这里发出的声音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千年古镇”与“互联网时代”构成的时空格局有一种特别的“混搭”感。 如此高热的大会永久地选址中国的一个千年古镇,可与之相比的是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址瑞士小镇达沃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达沃斯虽小(当地常住人口仅万余),却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当初更是以空气质量而名世;乌镇虽老,却集聚了鲜明的中国风尚,尤其近些年来,传统的人文山水又不断嫁接着现当代的文化元素——如以台湾知名导演赖声川为首的团队经营的乌镇戏剧节,吸引了中外戏剧精品的汇集;有相当影响力的画家、文化人陈丹青,对乌镇人氏、天才的作家和艺术家木心的发掘及不遗余力的推介等等,更让乌镇由一个常规的旅游景点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有达沃斯在前,世界互联网大会选址乌镇,说起来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如此重要的全球性会议吸引了各路媒体,有关方面报道已然相当充分。我注意到的是有些记者的球探体育比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前往乌镇的各色人等突然增多,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等络绎不绝;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的这一年,乌镇借着这会议的“东风”产生了不少创业创新品牌和跃跃欲试的创客及创客空间,创客们有的是从北上广深杀回老家的年轻人,有的则直接由外地引进。故此,大家“在这里突然有了一种中关村的感觉”。 显然,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带来了发展或“双创”的机遇,事实上,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在为此制定相关规划,并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免费为创客提供办公空间等。 “中关村的感觉”,自是指其当下氛围:充满机会,“创”字当头,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如此等等。中关村当然好。乌镇落实为另一个中关村,地方GDP指标的大幅提升自不待言,但必然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难以承受的人口和环境压力,急剧上升的生活成本,相对优势的有所旁落……更严重的后果,是乌镇可能不再是乌镇。这样的转换是否合算,很值得深入想一想。 “达沃斯论坛”至今已近40载,达沃斯仍不改其小镇风姿。我相信世界经济论坛一样给达沃斯带来“发展”的机会,小镇上的人们难道不想成为日内瓦或伯尔尼第二吗?我更愿知晓他们对此机会成本的算计和考量。 当然,由于条件所限,我料定乌镇成不了中关村第二。一番杞人忧天,不过借机再说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理儿:“发展”不是唯一目标;城镇的千姿百态更是难得。 |
一句话,建设网络强国,我们人人都当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该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我们人人文明上网、善于用网、合力护网,人人成为“中国好网民”,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才有坚实的根基和强劲的动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千年小镇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8日圆满闭幕,8个国家领导人、50位外国部长、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嘉宾代表共聚在这个7000年文明史中国小镇,探讨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明确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引起与会国际代表、专家关注和共鸣。(12月18日央广网) 与去年相比,本届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代表性更强,参与更广,社会影响更深远。本届大会共有2000多名中外嘉宾与会。会议期间,围绕网络文化传播、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互联网技术标准、互联网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共设置10场分论坛,覆盖22个议题,上百位中外嘉宾共作了328次富有创见的演讲和发言,场场爆满、场场超时。 本届大会,与会各方坦诚交流,共商互联网发展大计,共话互联网治理之道,有关互联网企业、机构组织签署了一大批合作协议,并发布了《乌镇倡议》,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互联网扶贫”联合倡议,“数字丝路”建设合作宣言,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倡议等20多项成果。这些累累硕果必将对今后全球互联网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重要影响。 特别是本次大会发表的《乌镇倡议》,集中反映了有关各方推动网络空间建设、发展和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愿望和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加强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信心和决心,成为国际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领域的重要成果,无疑是互联网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深入发展、更好造福人类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为期三天的互联网大会虽已闭幕,但诚如乌镇街头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互联网大会虽已结束,然而对与会各方来说,推动大会成果落实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征程才刚刚开启。面向未来,与会各方理当携起手来,把加强交流沟通、团结协作作为常态,共同推动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我国来说,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按下了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快进键,意味着开启了与世界、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之旅,意味着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将会涌入我国,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对我们每个网民来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征程中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布局,但更有赖于我们每个网民在网络建设、维护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一句话,建设网络强国,我们人人都当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该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我们人人文明上网、善于用网、合力护网,人人成为“中国好网民”,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才有坚实的根基和强劲的动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每个网民都当牢记自身的网民责任和社会责任,坚守文明和法治价值,强化高度的安全意识,培养文明的网络素养,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防护技能,自觉做到坚持依法自律上网、用网和护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色情低俗,旗帜鲜明地同任何破坏和污染网络良好生态的言行作坚决斗争,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唯此,我们的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文明之网、绿色之网、健康之网,我们的网上家园才会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也唯有如此,网络强国的理想目标才能变成触手可及、普惠人人的生动现实。(南方网罗建华) |
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行。三天里,50余位各国政要、600多位互联网领军者在白墙黛瓦、桨声舟影间论道。14场新闻发布会、10场论坛、22个议题,从阳春白雪的网络文化传播到“极客范儿”十足的互联网创新,智慧的火花在水乡上空闪耀。习近平主席构建互联网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引发世界共鸣。有国际舆论惊叹:中国在乌镇发出了“现象级”互联网强音! 用“现象级”形容此次大会可谓实至名归。规格超高、规模超大,大会植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既熔铸了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也渗透着融义于利、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 与刚登陆中国时的稀奇时髦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已如柴米油盐般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为谁发展、向何处发展事关重大。习主席在大会开篇就指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从国家领导人到互联网巨头,都在思考着如何让互联网发展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高谈阔论之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乡文化和“共享共治”的大会主题在乌镇实现了和谐交融。 大会前夕,马云将大会比作互联网领域的“达沃斯峰会”。会上,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全程中文点赞中国互联网发展;“数字丝路·合作共赢”论坛里,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等共商“一带一路”沿线共建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资源整合模式;“互联网 ”论坛里,20多位中外互联网金融专家共话创新合作、跨界融合;300多位中美青年学子畅谈互联网梦想。正如外媒评价的那样:“大会展现了中国开放自信的互联网大国姿态,中国将为世界互联网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二字是互联网的灵魂所在。在这里,习近平试骑平衡车,为互联网企业创新打气鼓劲。在这里,互联网监管者、从业者、研究者共同思考如何让“互联网 ”创造更多财富,让互联网安全常伴你我。在这里,互联网大佬们围坐一起、言无不尽,畅谈如何将各自的互联网蓝图对接融合、相得益彰。在这里,智能互联汽车、智慧医疗等一系列互联网创新产品向人们展现了互联网“化腐朽为神奇”“变梦想成现实”的奇妙能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习近平几次引用的古话道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的奥妙所在:中国发展互联网的思路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管理互联网的理念是包容开放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业态是世界领先的。回顾“乌镇三日”的异彩纷呈,有理由相信,中国在乌镇发出的声音,就是叩击世界互联网强国俱乐部大门的叩门之声。(国平) |
一句话,建设网络强国,我们人人都当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该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我们人人文明上网、善于用网、合力护网,人人成为“中国好网民”,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才有坚实的根基和强劲的动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千年小镇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8日圆满闭幕,8个国家领导人、50位外国部长、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嘉宾代表共聚在这个7000年文明史中国小镇,探讨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明确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引起与会国际代表、专家关注和共鸣。(12月18日央广网) 与去年相比,本届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代表性更强,参与更广,社会影响更深远。本届大会共有2000多名中外嘉宾与会。会议期间,围绕网络文化传播、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互联网技术标准、互联网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共设置10场分论坛,覆盖22个议题,上百位中外嘉宾共作了328次富有创见的演讲和发言,场场爆满、场场超时。 本届大会,与会各方坦诚交流,共商互联网发展大计,共话互联网治理之道,有关互联网企业、机构组织签署了一大批合作协议,并发布了《乌镇倡议》,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互联网扶贫”联合倡议,“数字丝路”建设合作宣言,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倡议等20多项成果。这些累累硕果必将对今后全球互联网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重要影响。 特别是本次大会发表的《乌镇倡议》,集中反映了有关各方推动网络空间建设、发展和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愿望和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对加强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信心和决心,成为国际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领域的重要成果,无疑是互联网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深入发展、更好造福人类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为期三天的互联网大会虽已闭幕,但诚如乌镇街头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互联网大会虽已结束,然而对与会各方来说,推动大会成果落实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征程才刚刚开启。面向未来,与会各方理当携起手来,把加强交流沟通、团结协作作为常态,共同推动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我国来说,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意味着按下了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快进键,意味着开启了与世界、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之旅,意味着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将会涌入我国,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对我们每个网民来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建设网络强国的征程中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布局,但更有赖于我们每个网民在网络建设、维护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一句话,建设网络强国,我们人人都当是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该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我们人人文明上网、善于用网、合力护网,人人成为“中国好网民”,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才有坚实的根基和强劲的动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每个网民都当牢记自身的网民责任和社会责任,坚守文明和法治价值,强化高度的安全意识,培养文明的网络素养,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防护技能,自觉做到坚持依法自律上网、用网和护网,自觉远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色情低俗,旗帜鲜明地同任何破坏和污染网络良好生态的言行作坚决斗争,为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唯此,我们的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文明之网、绿色之网、健康之网,我们的网上家园才会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也唯有如此,网络强国的理想目标才能变成触手可及、普惠人人的生动现实。(南方网罗建华) |
仲冬时节,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中“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的主张,获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称赞。 当前,全球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有的奉行“双重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依仗技术优势对别国“横挑鼻子竖挑眼”。同时,缺乏监管协调的互联网灰色地带还在蔓延扩大。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在网络空间,已经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挑战都需要大家共同面对、一起解决。互联网是人类的新空间、新领域、新家园,需要新思想、新规则、新秩序。弱肉强食、以邻为壑的做法决不能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联网时代延续。 中国对构建公平正义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有多重视?跟着习近平的足迹就能看出:盛夏时节,他在巴西呼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金秋时节,他在美国表示,“中国倡导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这些,不能不让人感叹中国领导人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的不变初心、不懈努力。 一个以公平正义为底色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怎么建?这一次,习近平在乌镇给出了务实的中国方案。谈目标,“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讲原则,“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给办法,“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有目标、有原则、有办法,一个新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构建蓝图已然初步成型。 “当今世界,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网民,中国理应肩负起网络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乌镇平台,体现了中国矢志让全球互联网治理闪耀公平正义之光的努力。(国平) |
2015年12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对全球网络空间的主张和看法。其中,强调尊重网络空间里的国家主权,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构成中国主张的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最重要的特点。中国的主张,系统体现了新兴大国对信息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主要使命——构建全球网络空间的秩序与结构——的核心观点与看法。 网络主权,即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生、投射、发展与实践,是信息时代国际体系面临的历史任务。自1648年以来,主权原则构成支撑、维护与保障国际体系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从1648年至今,人类社会经历的各种实践最终证明,必须建立以尊重主权为最大公约数的游戏规则,才能有效地保障国际体系的和平与安全。70年前的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初,尊重主权即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准则,被纳入其中,并由此支撑起运行至今的国际体系。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大国,中国强调网络主权,是在网络时代践行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准则,维护国际体系安全与稳定的具体表现。 在前网络时代,主权原则的实践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看,第一批倡导主权原则的先发国家,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用主权原则保障自身权益,尤其是在面临来自教廷的普世权力压力时,保障国家独立性的问题。但当这个问题历史性地解决之后,发达国家并无意自觉让实力弱小的行为体自发获得主权保障,扩张与反扩张,侵蚀与反侵蚀,损害与保护,贯穿国际关系史的始终。即使在有了联合国之后,相关的争论与博弈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从诞生之日起,主权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对内,主权意味着对领土内事务处理的至高权力,包含对合法使用暴力权利的垄断,以及面对外来干涉的自主抵制。这一需求,历史上是通过《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中规定“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诸侯国无论大小有权自主确定其领地内领民的宗教信仰”而体现的,尽管那时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全球网络空间,但抵制来自普世教权对领地内信仰问题的干涉,天然地成为了主权原则要实践的优先任务。对外,主权意味着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法理基础上一律平等。长期以来,对主权的认识,主要聚焦于对内主权的至高性,而较少实质性的涉及对外主权的平等性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国际秩序的过程中,具备实力优势的欧美先发国家,并无意过度强调主权原则,以避免构成对自身对外扩张战略的法理阻碍。只是在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之后,才得以收敛。 主权原则的适用范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具体时空环境下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空间从传统的领土空间,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非领土空间。这类非领土空间,包括海洋、天空、外层空间、极地、电磁波谱等。如何构建这些非领土空间的游戏规则,始终有两种竞争性的指导原则。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倾向于“先占者主权”原则,认为在这些非领土空间中,行为者可以依靠自身实力的强弱,先来者先占,获取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利益,而无需考虑实力相对弱小者的利益诉求;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人类共同财产”原则,认为应该遵循主权平等原则,无论实力强弱,都有权平等享有从非领土空间获益的权利,即使暂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也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保留。最终,国际社会对非领土空间游戏规则的确定,还是达成了建立在尊重主权原则基础上的基本一致。 主权原则在全球网络空间的适用问题,是一个重要但没有得到相应重视的问题。从21世纪初期开始,国际社会即开始关注高速扩展的互联网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网络空间如何有效治理的问题。具备先发优势的美国将互联网以及随着互联网扩展而形成的网络空间看做是战略工具,1995年美国国防部分管特种行动与低烈度冲突的副部长办公室战略评估助理修特即提交了《互联网:战略评估》的机密报告,这份2007年前后解密的报告指出,网络空间“是实施心理战等特种行动的空间。……通过投放特定类型的信息,可以让受众采取美国政府希望他们采取的行动。……原先美国政府必须通过派遣特种部队(渗透、煽动和组织)才能实现相似效果,现在可以避免人员损失的风险,也能降低美国政府直接介入面临的政治风险。” 国际社会对全球网络空间置于霸权掌控之下也早已表现出了担忧,2003年联合国组建的互联网治理工作组提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网络域名解析系统的根服务器、根区文件和根区文件系统事实上处于美国政府的单方面掌控之下”,从那时,国际社会就开始启动了网络治理国际化的进程。就本质而言,这涉及两种有关如何在网络空间实践主权的主张:美国政府偏好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本质上是排除其他主权进入网络空间,保障全球网络空间及其关键基础设施处于美国单一主权掌控之下,这是一种名为互联网自由的霸权主张,核心主张,是通过形式上的淡化与实质上的强化,来追求扩张美国的主权管辖范围,挤压其他国家的主权管辖空间的目标。国际社会追求的是建立在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的治理新秩序,但因为力量分布,技术发展与既定游戏规则等多种因素,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实践。 中国自1994年接入互联网以来,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尊重主权平等原则为核心诉求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主张。这种主张的形成,与来自美国的刺激,即美国凭借自身先发优势进攻性的使用互联网服务于美国外交战略,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刺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2010年1月8日,全球青年运动联盟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利伯曼在赫芬顿邮报实名发表文章,称“脸谱、推特和优兔是外交的工具”,介绍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于1月7日邀约包括谷歌总裁施密特、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等在美国国务院探讨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在全世界推进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民主的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后来被称为“互联网自由”的网络外交战略,以进攻性的姿态在广大地区实践。这种实践的后果,包括显著改变中东地缘政治的阿拉伯之春等,展示了无视网络主权,滥用技术优势,推进网络霸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在安全上,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项目,以无法否认的证据证实美国如何在全球网络空间实现高度进攻性的全面监控;而美国政府在2015年5月颁布的国防部网络行动战略中,将攻击和瘫痪主要竞争对手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战略选项,纳入美国网军的建设目标。2015年7月31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中,匿名美国政府官员公然承认美国在中国大陆的计算机网络中放入了数以千计的植入装置,用于监控中国的网络。2009年前后,美国对伊朗离心机系统实施的奥林匹亚行动,更显示美国在研发、部署和使用网络武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经济上,美国政府依据冷战时期形成的对抗思维,从2013年开始,以披露所谓中国网络商业窃密的方式,系统制造网络时代的考克斯报告,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归因于对美国实施系统的网络商业窃密,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对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起诉中国军官,威胁制裁中国企业,还努力试图扩大《瓦森纳尔协定》的禁运目录,阻止中国获得提升网络空间防御能力的软硬件和相关技术。2015年10月,美国媒体还对保持和发展与中国经贸合作关系的美国信息企业进行了公开的点名批评。 以上种种战略态势,促使中国关注有效保障和维护网络主权的战略意义,并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战略认识和论述。2014年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以及发给首届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系统的阐述了在尊重网络主权的基础上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强调尊重网络主权,核心是尊重各国自主制订相关战略、政策与主张的合法权利,反对将网络空间作为推行单一或者少数国家利益的工具,而不是要阻断信息跨界自由流动。阻断信息自由流动,是在面临外部威胁时的防御性反应,而非主动主张。美国强调互联网能够作为在美国认定的非民主国家实施政权更迭与与和平演变的工具,构成促使被针对的国家阻断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信息流动的直接动因。曾经深度参与相关活动的突尼斯网络活动分子加布里亚于2010年9月17日曾经撰写长篇博客,题为“互联网自由的悖论与阿拉伯的数字活动主义”,指出美国的介入、资助和干预,实质上阻碍而非推进了阿拉伯世界的互联网自由与真正的民主化进程。 中国强调尊重网络主权,目的是确保网络空间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全体国家的发展,而非成为少数国家垄断的游戏场。美国将全球网络空间看做是蛮荒西部,美国则在其中扮演警长的角色;中国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到在信息时代网络空间对国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确保网络空间为发展服务,而非为少数国家的霸权利益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美国,真正的研究者也逐渐认识到了主权在网络空间的重要性,2013年9月18日,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哈罗德在美国网军司令部跨部门会议上,发表题为“网络空间的国际法”的主题演讲,明确表示国家在网络空间采取行动时,必须考虑到其他国家的主权。美国学者推动完善的《塔林手册》中,也明确承认主权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国家的主权管辖通过对位于其领土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司法关系得到体现。在实践中,美国政府理所当然的认为对美国公司具有司法管辖权,并以此为理由,要求微软公司将存储在爱尔兰数据中心的电子邮件信息提交给美国执法机构。 就此而言,真正的问题不是网络空间是否存在和适用主权原则,而是以何种具体方式践行主权原则,如何构建真正反映主权平等,同时符合信息技术发展内生需求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可以视作为启动了“乌镇进程”,后续中国将秉持网络主权原则,在世界范围持续推进如何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工作,这将是崛起中的中国对世界做出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变革迈向深入的重大标志之一,值得人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立场,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并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革。这种影响遍及全球,具有普遍性。同时,因互联网发展具有地域和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性,网络发展问题凸显。因此,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渠道和平台的媒体业,受互联网影响较早且较为深刻,其作为互联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地位尤其重要。早在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因此,媒体融合发展,是推动互联网治理,共建网络空间的有利方式和必要手段。 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深刻,媒体融合势在必行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突出了互联网的连接作用:互联网拉近了世界距离,改变了人类关系。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革,这种因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是全球性的。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报刊因盈利收入下降等运营问题被迫停刊或停止印刷版发行。例如,从2014年7月开始,属于巴西第三大新闻集团EJESA的巴西经济类报纸《巴西经济》正式从新闻媒体的舞台上消失。同年10月,日本《漫画俱乐部Original》杂志宣布最新发售的12月号是这本刊物的最后一期,此后将正式休刊。2015年5月,因报纸业务营收逐年下滑,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报》表示大约五年内将会停止发行印刷版,转为纯互联网新闻媒体。同时,美国著名的政论周刊《国家》将于2015年年底停刊,转型成一个提供新闻产品、服务、工具的综合性集团。 面对危机,欧美等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媒体正在网络浪潮中进行着改革探索。目前,可以看到,欧美传媒业进行的探索是全方位而具有颠覆性的,具体涉及到报业、广电、传媒产业等整个媒体业。全球传统媒体都在通过采取各种具有融合特征的转型措施,来应对数字化和移动化带来的变革。 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人民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 5.55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3572 万。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 4.60 亿,与 2014 年底相比增长了 4420 万人,增长率为 10.6%。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新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社会,媒体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的扁平式的新闻生产。丰富的新媒体产品和平台使用户生产内容优势尽显,也使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对信息发布渠道的专有控制。新媒体主要具有提供及时分享、个性化服务、富媒体阅读体验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也更加具有市场发展前景。传媒业态变化使传统媒体业转型成为必然。 推动互联网治理和网络空间良性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便是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表征之一。媒体融合要以共享和开放为核心,建立起全球化思维,将目光放远全球,将触角伸向世界,提高国际传播与影响力。 未来,移动互联领域成为媒体融合的主战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媒体融合和互联网治理发展。4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媒体业的变革。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围绕移动终端进行业务探索和产品开发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媒体融合的主体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具备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灵活运营机制,要积极参与到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中,发掘大批熟练掌握现代传播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媒体体制机制创新,是进行“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只有有了制度保障这一根本性保障,媒体才能进行组织结构改革,建立起现代传播体系,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版权问题日益凸显。产生于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被新媒体通过照抄或者改写的方式进行无条件使用成为常态,作为内容生产商的一方无疑受到了侵权伤害。进行互联网治理,版权保护工作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WIC)的举办,再次表明了中国致力在网络世界扮演负责任大国的决心。它阐释了习近平主席的承诺: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深化国际合作,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诚然,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体现出全球性的多边努力。在2000多名代表中,约半数来自国外,其中包括Facebook、微软、IBM、领英和网飞等科技巨头的代表。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是首次与联合国、世界经济论坛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重要国际机构合作组织共同举办的。 中国对世界网络发展的贡献,远不止在互联网峰会中发挥的积极角色。过去几个月,中国与英美两国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网络安全协议,承诺与两个互联网大国加深合作,打击网络攻击。甚至在与美国达成协议前,中国就已经应美国的要求逮捕了多名黑客,充分展现出合作的诚意。 而在国内,为使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更好地实现一体化,中国还推出了“互联网 ”规划,以促进互联网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乌镇正是网络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作为历史悠久的偏远小镇,今天乌镇已成长为一座以智能自行车、互联网医院、二维码和无数网络平台与企业为特色的“智能”城市。网络已经成为乌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发展无不体现了中国在网络世界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有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不当言论,声称中国是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的威胁。我们需要对这种言论进行严正的质问。 首先,网络对话经常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赛门铁克公司旗下杀毒软件诺顿(Norton)的一份报告将中国列为“受网络危害侵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期,一项刊登在国际领先的同行评审学术期刊《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的研究发现,人们“低估”了中国遭受的网络威胁。 第二,中国因受网络威胁的影响严重,所以更加关注国际和国内的网络安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社区,互联网也必会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2014年,中国召开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5年7月,中国又拟定了网络安全草案,征询公众意见。 第三,中国已经出台多项举措改善网络治理,然而全球的网络治理条例规范才刚刚起步。美国不仅发明了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系统,还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和技术强国,因此影响了网络治理方针政策的制订。美国的看法并不全面,但他们的看法却会被联合国采纳。美国还经常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不重视个别国家的独特情况。 美国的武断本质体现在他们对网络威胁的定义上。比方说,美国将网络商业间谍视为违法,但在国家安全的大义下,网络间谍却又合情合理了。从道德方面来讲,这就相当于人们可以以自卫为前提随意闯入别人的家门。 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网络大国,网络发展之路还很长。农村和城市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技术创新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中国正沿着网络发展之路继续前行,并将尽职尽责地把网络空间打造成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 关于作者:符祥文(Hoo Tiang Boon),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 |
在中国美丽古城乌镇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一次全球互联网精英的盛宴。这次大会让我们看到,中国正以一个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审视人类发展互联网的未来。 本次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告了在治理发展互联网方面的态度和建议,为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生活、经济的重要组成。而作为一个拥有近7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中国对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重视,无疑对世界互联网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中国在治理好本国互联网的同时,还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力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开放,很积极的态度,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国意识不断加强的结果。 本次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治理互联网保障网络安全等一系列主张。纵观这些主张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双赢”和“共治”,这两点很重要。 中国的网络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在本国网络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其他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寻求合作的同时也实现了双赢。以土耳其为例,中国公司在土耳其与三家移动通信商合作的3G手机上网项目十分成功,该业务极大地便利丰富了土耳其人民的生活,也为两国实现了互利共赢。而一个成功的合作,必将为两国人民的友情的增进带来契机。此外,一些中国企业也把许多高端技术带到了土耳其。中国的优质技术,改变了土耳其以往对中国产品“低端”、“低质”的印象,让土耳其老百姓看到了中国科技技术发展的一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为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形象。 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比较完备的。虽然处于不同的互联网发展阶段,但中国在治理互联网方面好的经验,愿意和其他国家共享,在互联网方面积极寻求合作,这说明中国以一个环球的视野看待互联网事业。中国看到了全球的互联网发展格局,并积极寻求人类的一个更加美好的互联网未来。 (作者:卡米尔·埃尔铎都KAMIR ERDOGDU 土耳其资深记者) |